原标题:董责险2022年投保量、费率齐升,会成为董监高的“万能护身符”吗?
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实施以及注册制的落地,曾经少有问津的董责险投保数量连年走高。
据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民及其团队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3)》(下称《报告》)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有337家公司公告购买董责险,远超2021年的248家和2020年的113家。
董责险全称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其作用是用来保障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其管理职责时,而面临的潜在个人责任、公司补偿责任和公司证券赔偿责任。
该险种的赔偿责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公司自身的责任。承保范围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以及对于公司事务正式调查的抗辩费用。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中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对公司高管的责任规定越来越具体,责任程度越来越严格,董责险对于他们责任的风险分散非常重要。董责险的存在也促进了高管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在做经营决策时,不必畏首畏尾,害怕承担责任。”
根据《报告》,深交所上市公司占比仍远高于上交所上市公司,与历史数据相比,深交所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意愿持续超过上交所上市公司。近两年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当年即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总数中都占据了较高的比例。
在所有购买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数量遥遥领先,占比超过一半,紧随其后的行业依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等。
相较于2021年董责险保额集中在五千万,2022年选择1亿元保单限额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多。有超过八成的上市公司实际投保的董责险保单限额在人民币5千万至1亿之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董责险并非董监高的“万能护身符”,一位专业责任保险经纪向界面新闻介绍,在实操中,董责险主要的保障项目是为公司支付抗辩费用,这一般是预先支付的。但如果最后的诉讼结果判定是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那么保险公司会向被保险人追回预先赔付的抗辩费用。
董责险的保费并非划一保费,而是与被保公司自身的市值、所处行业、股价表现、公司治理情况、财务状况及信息披露质量等有关,实施“一司一价”。“我们接触过一些公司为了节约保费,每年频繁地更换承保公司,这可能导致保险的延续性存在问题,进而在理赔时发生争议。”前述保险经纪表示。
随着需求的增加,董责险的费率也逐年攀升,据统计,2020年董责险费率在6‰-7‰,2021年上涨至7‰-9‰,2022年时最高已经达到2%。达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全球保险市场指数指,亚洲地区董责险费率涨幅在5%至10%之间。
光大证券非银团队指出,若我国董责险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则2021-2030年董责险保费收入可达76.2亿元。
责任编辑:李琳琳
原标题:董责险2022年投保量费率齐升会成为董监高的万能护身符吗